专家笔谈春风版
《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
编者按:春风文艺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受到各界学者一致好评。现将各位专家的评价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季羡林(东方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提高当前大学生以及全体青年的文化素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提高之道多端,而最重要者则是帮助他们认真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全貌,但让他们钻研每一部原著,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是难题之所在。
现在这一部“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解决了这个难题,作者多半是著名的专家,学有素养,以大专家写小书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辅之以插图,更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众美集中于一书之内,可谓顺乎人心,应乎潮流之盛举,必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预卜也。
陈曦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组织学者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共一百种,于最近一次性出齐,这是很值得庆贺的事。为普及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而出版的丛书,过去也有过,但论规模之大,品种之全,这可能还是第一次。
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普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疑将起到有益的作用。在这里我只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普及性文学读物对于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所起的影响。
五十年代,我还是个中学生,课外喜欢读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可是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学了解得很少。一个中学生,自然不会想到去读大部头的中国文学史之类的书,即使读,也不可能读懂多少。有一天,从当时的文学普及刊物《文艺学习》上看到长篇连载《中国诗歌发展讲话》,第一篇是《诗经》,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其中所引《诗经》的一些名篇(附有译文)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成了我最早读到的《诗经》中的作品,以后便按期读下去。接着,《文艺学习》又连载《中国小说讲话》,我也是每期必读。这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可是读这两篇《讲话》的印象至今历历如在目前。可以说,这两篇《讲话》是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事有凑巧,《中国诗歌发展讲话》的作者王瑶先生,《中国小说讲话》的作者吴小如先生,都是我后来上大学时的业师。顺便说一下,我曾亲眼目睹好几位学者(如已故的马蹄疾先生)初次见到吴小如先生时,都不约而同地说:“最早拜读的先生的大著,是五十年代《文艺学习》上的《中国小说讲话》。”可见与我同一代的爱好文学的青年,很少不读过王、吴两位先生的《讲话》的。这说明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普及性读物,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相信,这一套“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定将引导更多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走进我国古代文学的殿堂。
侯忠义(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
这套文学小丛书具有明显的重视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这既体现了编纂者的眼光和水平,也使它更富有阅读和学术价值。
如在诗歌方面,丛书既介绍了元明以来湮没无闻的唐初著名白话诗人王梵志的通俗白话诗歌,也对千百年来流传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世界最长诗《格萨尔王传》作了鉴赏和分析,使人们可以领略到藏族文化遗产独具的魅力和风采。古典小说部分,除了介绍宋元话本、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外,还有对《金云翘传》、《西洋记》的评介。作者观点公允,角度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戏曲内容,增加了诸宫调《董西厢》。它和《西厢记》虽然写的都是崔张故事,但文体、风格迥异,堪称”双璧”。对宝卷、弹词的介绍,会使我们领略到流传于民间的两种俗文学样式的风貌。而《车王府曲本》则是对北京蒙古车王府收藏的一千六百余种手抄曲本的全面挖掘。车王府曲本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文学艺术宝库。
总之,《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对普及我国古代文学知识,尤其是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知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辰(春风文艺出版社编审):
“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的特点是它的通俗性,深入浅出地讲说中国古代的诗、词、曲、散文、小说知识;以作品和作家为经纬,阐述传统文学的精华,为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内容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学读本。
尤其难得的是这套小丛书的作者队伍,一流专家多,如公木、袁柯、聂石樵、陈洪、李时人、程毅中、黄霖、孙逊等,都是所撰著学科的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了这套小丛书的学术质量———一方面是惟有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方能深入学问的深层,浅出到读者易于理解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一代专家学者们对青年人的关怀与期待,期待着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郭延礼(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l00种的出版是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普及中国文学史知识的一项大工程,又是向人们进行德育、智育、美育教育的形象化教材,它的出版适应了中共中央所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很值得向社会推荐。
该书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这套小丛书虽然篇幅不大,每种约五万字,但由于春风文艺出版社所选择的作者大多是长期研究该课题的专家和著名学者,对论述客体有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撰写此类课题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因而在诠释上既有理论和知识的深度,又能做到深入浅出,易于为读者接受。第二,选题既突出名家名著,如屈、陶、李、杜、《水浒传》、《红楼梦》,又适当选择部分有特色、有代表性和新鲜感的题目,如《王梵志诗》、《夷坚志》、《车王府曲本》等。这后一类选题对一般读者来说虽较陌生,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自身的价值,向读者介绍这类作家、作品或选集,既可增加读者获得新知的乐趣,也可以拓宽读者的知识面。第三,雅俗共赏、文图并茂。为增加这套小丛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全书收入照片近千幅,为了解中国文学家的生活与创作、古籍版本的原始面貌、作家手稿提供了丰富的可视性史料。另一方面,这些照片十分珍贵,把它们集中在一起,也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总之,“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的出版无疑将会受到文化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许逸民(中华书局编审):
八十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口号日渐步入现实,至今已蔚然形成风气。在琳琅满目的新作中,或通论古今,或研究个案,或以理论见长,或以史料取胜,虽有良莠高下之分,但亦不乏立足于时代潮头的佳作。从这一角度来说,“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的出版,无疑也是“重写文学史”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比于一般文学史专著,“小丛书”有其独到之处,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博大,一是阐释精微。所谓体制博大,可证以数点:(1)全部100册(可研究的题目实则不止100个),每册五、六万字,洋洋600万言,卷帙不可谓不大;(2)研究题目上起古代神话,下至近代人物,时间跨度可谓长矣;(3)研究题目包括诗文、词曲、小说乃至史传,可以说涵盖了一切文学体裁在内;(4)研究题目除历代汉族文学外,还列入了少数民族文学,以体现中华民族的大文学史观念,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啊。所谓阐释精微,亦可分两点说:(1)有些题目如李白、杜甫之类,固然限于篇幅需“大题小作”,但另一类题目如左思、郭璞之类,则需“小题大作”,比一般文学史势必要写得更深更细一些;(2)一般文学史论述,往往详于诗文而略于戏曲、小说,因后者各有专史之故。而今“小丛书”以单本剧目或某部小说作为研究课题,其研究深度不仅远在一般文学史之上,恐怕也不是戏曲、小说专史所能比拟的。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出版社与作者之间,能达成一种默契,共同创造一套中国文学史畅销书,这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策略。春风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便体现了这一策略。
中国古人曾把文学当作“史余”。近、现代以来,中国人还看到了文学有描述、教育、科研、大众传媒、对外交流和引进新学科的作用,像胡适、鲁迅和郑振铎都写过中国文学史,还都表示“没写完”。但历史证明,他们的文学史,写不写完无所谓,问题在于他们搭的骨架才更重要。由此胡适倡导的新文化运动,鲁迅、周作人兄弟介绍的文化人类学说和郑振铎开启的通俗文学研究,都通过文学文体弘扬了民族文学,也促进了一些新学术在中国的诞生。中国文学与这些新学术一道发展,自己最明显的收获,就是上层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三层文学作品和现代理论的共同繁荣。这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大特点。这次,“春风”以100本书的气势,给了这一特点以充分的反映。
插图的创意,是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中国古书,也讲配图,但那时插图的观念,是“配搭”,是“说文解字”。本世纪以来,气象不同了。20年代,丰子恺首次给《文学周报》投送画稿,从此在中国创用了“漫画”的概念。30年代,鲁迅也注意到插图,同时在中国文学界发起了现代木刻运动。可见,这时,一幅图,能刮起一股新风。“春风”此书,继承了本世纪的学术精神,在运用插图上,强调表现中国文学现象的特定时空与群体观念,避免文学史现象的非历史化、个别现象的永恒化。
小丛书,还是广而告之的写与销。这套书,虽然编者和作者用心良苦,但面对市场,他们的策略,是举重若轻。一则编者要求作者以简易流畅的文笔撰写理论性著作,普及文学史知识;一则作者要求编者以低价位售书,满足读者的渴望,两下一合作,事儿就好办了。
李时人(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l00本,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这件事,从表面看来,是为社会提供了一套较好的古代文学基础知识读物。因为这套丛书的百余名作者,大多是国内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专家、教授,许多人以大手笔写小文章,所以书中不仅介绍的基础知识比较准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汇集了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较之其他一些同类的知识读物,不仅“准”和“全”,而且“新”。而由此往深里说,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学研究对民族、对社会现实关怀的具体行为,从而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在经历了种种痛苦的痉挛、蜕变之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和开放,正在迅速改变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位置。面对21世纪,每个有志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都必须努力建构适应历史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和民族个性的思想文化,否则,这个民族便会失去思想的重心,或者徘徊在他人的阴影下而不知所措———这无疑是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任务。适应历史发展的民族文化,既应该是“现代的”,又应该是“民族的”,而“传统文化”———古代文学当然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无疑是我们建构新的思想文化的源泉之一。这正是现在和将来古代文学研究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并因此使古代文学研究者感到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说到底是一种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的真切关怀,而这无疑对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要站在新的时代文化的高度,提高学术品格和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研究者要关注民族和社会的需要,使我们的研究融入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春风文艺出版社组织的这套“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使我们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怀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愿望变成一种现实,所以,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出色工作。
张锡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100本),从1997年开始运作,经过全国百余位有成就的老中青专家和出版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以其完整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和精美的装帧,一次性推出,全部奉献在读者面前,无疑是书林之壮举,值得热烈的庆贺。
综览全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涉及作家阵容庞大,英华辈出,从先秦诸子到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文学家秋瑾,总数约达一百多位知名作家。或单独成帙,分论各家之长,或以风格相近,合论其共同特性。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套丛书还填补以往研究空白和不足,如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及其五言通俗诗,开创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天花藏主人,分别以独立成帙的《王梵志诗》、《天花藏主人》与读者见面,使沉寂已久的作家,又复重显于世。
其二,论述体载涵盖面广。这套丛书从上古神话到宝卷、弹词,涉及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各种不同文体,如在中国诗歌史上可与诗经、楚辞并列,衣被百代的汉乐府,南北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民歌和骈体文,堪称唐代小说和民间文学奇葩的唐人传奇与敦煌变文,殊令世人瞩目的宋元话本和诸宫调,以及明清说唱形式之一的宝卷、弹词。编著者均以独特的视角,全面探求各种文体的演变轨迹,并对某些“热点”和“悬案”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
其三,遴选作品,兼容并蓄。这套丛书选论的作品,既有传世的经典之作《诗经》、《史记》,又有脍炙人口的名篇《水浒传》、《金瓶梅》,更有久被忽略的奇书、明末清初最杰出的中篇小说《金云翘传》,清代北京蒙古车王府收藏的一大批珍贵的手抄曲本,以及千百年来流传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等,从而使读者充分领略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远的学术价值。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前,与罗宗强先生闲谈,言及文学史的编写问题,先生力主打破“真理别无分号”的传统观念,实现多元化写作的局面,并认为多元化不只是大家都来写的问题,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学史的研究写作。听后深以为然,而思路则一下子转到了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上———这套丛书的创意,正是体现了这种开放的学术观念,并在实践这种观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面目。
细思之,其新似乎主要有三:1、化整为零,方便普通读者。常见的几种文学史,多在洋洋百万言之上。上下三四千年,泱泱大国,文明旧邦,这自然并不为多。但对于不太看重专业意义上的“系统性”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大部头”毕竟令人望而生畏,读起来也不太方便。现在“小丛书”以专人、专书、专题为单位,化整为零,聚则为林,散则为木,是聚是散,全由读者随意为之,买起来、读起来,岂不快哉!2、体例统一,风格有别。既为丛书,文字风格不求一律,形成春兰秋菊各呈一时之妍的局面。读者对照读来,或有山阴道上的情趣。3、插图丰富,与文字相得益彰。过去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文学史》开此先河,但当时的印刷技术毕竟无法与现在相比,留下了一些缺憾。“小丛书”在前人的基础上,插图更加丰赡,而印刷明显改进,使读者既以文字而赏心,又以图画而悦目。
当然,这些都是小才微善,无关乎学术水平之高低。更何况,既名“小丛书”,总给人一个分量不足的错觉,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至于有龙无龙,还是交由读者来评判吧。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虽名曰“小”,但实际学术含量却不少,它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和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丰富和深化文学史学习的有用参考书。
在这套小丛书之前,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曾出版过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也是以“小”取胜,请专家撰写,深入浅出,普及中见学术功力。应该说这两套小丛书异曲同工,各有所长,为双峰对峙,双水分流。但晚出者毕竟要有所拓展和前进,与上古的一套相比,这套小丛书选题范围更广,不仅包括了上古一套所遗漏的诸如小说评点、弹词宝卷等内容,而且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如《格萨尔王传》等。其次,本书以“插图本”相号召,每本都收录了相当数量书影和插图图版,应该说这也是特色之一。不仅如此,本丛书中的一些选题,还是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如《天花藏主人》、《金云翘传》等选题,仅从题目看就知没有现成的成果可供借鉴。
学习中国文学史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学这门课离不开主干教材,否则心中没有谱;但又不能完全囿于一本主干教材,那样未免太干枯。因而这除了需要多读一些作品选注外,还需要读一些比主干教材内涵外延更加丰满的参考书,以丰富和深化这门课的学习,感谢春风文艺出版社新出了这套小丛书,为我们做老师和学生的在这方面又多提供了一种选择。